考试目标包括:

1.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2. 掌握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幼儿保育)和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能正确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 具备学科教学能力,掌握拟任教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
考试科目包括:
- 幼儿园: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 初级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 高级中学:综合素质、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 中职: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中职实习指导教师。
考试内容包括:
- 幼儿园教师:职业理解与认同、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技能、保教知识与能力。
- 小学教师:职业理解与认同、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初级中学教师:职业理解与认同、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高级中学教师:职业理解与认同、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中职文化课教师:职业理解与认同、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中职专业课教师:职业理解与认同、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技能。
教育评价
一、幼儿园教育评价
1. 掌握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精准评价并深刻反思保教工作。能够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来改进和优化保教措施,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小学教师评价标准
(一)职业道德与素养
一级指标:深入了解国家教育方针,能准确分析和解读教育现象。熟悉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
二级指标: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能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中的法律问题。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中的道德规范问题。还要熟悉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自觉约束职业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基本素养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调节能力,以及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三级指标:除了具备扎实的教育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需要深入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能指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掌握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能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并了解人际沟通的方法,积极与同事、学生、家长等进行交流。
(二)初中教师评价标准
一、知识基础与学科认知
第一项:学科基础
了解并掌握任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探索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现状及未来趋势。
掌握高中阶段学科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理解并运用学科教学论的理论知识,有效指导学科教学活动。
第二项:教学设计
掌握分析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方法,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与学习经验。
根据学生认知特征和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
熟悉教案设计的要求、方法和技巧,能够恰当地描述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内容。
二、教学实施与实践能力
第一项:教学情境创设与学习动力激发
了解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组织教学活动时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开展探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第二项:教学组织与课堂总结
了解并掌握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
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合理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第三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熟悉并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
了解教学评价的知识与方法,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
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方案。
四、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
第一项:职业理念与职业规范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能够正确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熟悉高中教育阶段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公正对待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
第二项:基本素养与人文修养
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以上内容涵盖了教师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求。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