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选择哪个考研班,其评价都是多元的,取决于个人基础、自律性和学习方式。若基础扎实,无需弱势科目辅导,自学即可;若自律性强,即使有一科弱势科目,跟随网课学习也能取得良好效果;若有两科弱势科目且自律性一般,建议参加面授班,让老师全程监督指导。毕竟考研竞争激烈,每年有300多万人争锋。

建议实地考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无论选择何种学习形式,适合自己和有效的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即将于21年考研的学生,你需要先选好要报考的学校。网报在10月,现场确认在11月,笔试在12月,复试在来年3月,入学则在9月。把握好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关于MBA面试,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面试前的准备:
申请材料、推荐信、简历以及申请短文都需要认真准备。务必模拟面试流程,避免真正面试时紧张。搜集报考院校的要求或研究项目、关注点等信息,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成功率。
二、礼节问题:
注意仪表,穿西装、系领带,以表达对考官的尊重,并塑造自己专业人士的形象。进门要敲门,递交简历以示礼貌。与考官交流时,眼光要诚恳并兼顾每一位。面试结束后,与每位考官一一握手并表示感谢后离开。
三、态度问题:
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表明对学校的向往和真诚。这种紧张状态也能保持思维的敏捷,并对老师的一些“陷阱”问题保持警觉。
面试是一个展示自己、推销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是中心,“我”是主导。抱着这种主动的心态,在与考官交流的过程中逐步介绍、展示自己。
四、回答问题:
回答考官问题时,要条理清晰,以1、2、3或首先、其次等语言形式概括要点,然后详细展开。回答问题一定要内容清晰、简洁,条例清楚、明白,从容应答。
希望所有考生都能调整心态,准备攻克下一个难关。目标在前,我们要全力以赴实现它。坚持不懈的胜利属于你。
以下是中山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
“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平静努力的人。”这句话激励我在考研的路上不断前行。前几天,中大社会学专业公布拟录取名单,从17年8月到18年3月的心头大石终于落地。回顾这段漫长的战斗,我想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一、确定报考院校的时间:
我刚步入大学时,便有了读研的想法,可能是一种名校情结。我参加了中山大学劳动力动态调研,遇到的研究生师兄让我对中山大学的社会学更加向往。于是我在大三的时候确定了报考中山大学社会学。对于有意考研的同学,最好在大三的时候开始查找院校信息,确定目标院校。可以向老师、学长和学姐咨询,获取有效的信息和建议。定目标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评估,并考虑每年的报录比。考研竞争日益激烈,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看重名校或专业。目标院校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慎重考虑和比较。
二、具体的复习方法:
《社会学概论》编写组所著的《社会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由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于2011年5月面世。《社会学》一书由戴维·波普诺所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为2000年。还有《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由侯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杨善华所著的《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在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方面,推荐了多本相关书籍,如《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艾尔·巴比著华夏出版社出版等。
对于专业课一:理论和概论,需要整理理论笔记并整理收集相关论文。首先梳理孔德到当代的吉登斯等学者的思想背景、代表作、理论观点等。概论部分可以采用郑杭生的浓缩版资料。分析历年真题并在书本上标记考点。
对于专业课二:方法和统计,需要掌握社会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等。具体方法和技术包括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等也是重点。统计部分需要好好复习,每个章节都是可能考察的重点。
考研是一个艰苦而孤独的旅程,需要坚定的毅力和恒心。考研没有捷径,只有全身投入奋战才能收获成长。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如制作浓缩版笔记、分析历年真题等。不要忘记初心,继续前进,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考研路上虽然艰辛但也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度过这段难忘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