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简章旨在详细介绍同济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的招生条件、招生专业、报名方式、选拔程序及培养方案等,供有意报考的考生及家长参考。

一、招生对象及条件
同济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面向全国招收符合以下条件的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具备较好的科研潜质和发展潜力的考生。
第一类考生:高考成绩优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
第二类考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及以上奖项的高中毕业生。
二、招生专业及计划
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海洋科学等专业组,具体选考科目要求及招生计划详见下表。
专业组 | 招生专业 | 高考综合改革选考科目要求 | 其他省份科类要求 |
---|
专业组1 | 数学与应用数学等 | 物理和化学 | 理工类 |
应用物理学 |
工程力学 |
海洋科学 |
三、报名及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及方式
考生需在指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同济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
(二)选拔流程
1.初试:初试形式为笔试,对于第一类考生,依据初试成绩划定合格线,确定入围复试考生名单。初试不合格者不再进入后续选拔环节。第二类考生不参加初试,初试成绩按满分计算,直接入围复试。
2.复试:复试包括面试和体育测试。面试由多学科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注重对考生“好奇心、探究欲、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考查。体育测试项目及合格标准详见附件。
(三)录取办法
1.综合成绩计算: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和学校考核成绩组成,其中高考成绩占比85%,学校考核成绩占比15%。
2.录取原则:根据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专业录取。对于第一类考生,若考生综合成绩相按高考成绩、高考数学、高考语文、高考外语等单项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进行专业录取。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同专业组第一类录取考生的综合成绩最低分者,予以认定。
四、培养特色
同济大学强基计划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面向国际前沿,对接国家战略,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通过科教融合、开放交流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数理基础和信息技术基础,培养通识基础与专业能力相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
五、其他说明
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等相关事宜,将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招生信息请以同济大学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学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撤销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
(三)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本科阶段不允许转专业。
(四)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复试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
(五)我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
(六)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学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作出相应调整,届时将另行通知。
六、监督保障机制
(一)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在同济大学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同济大学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
(二)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三)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接受学校招生工作监督小组的全程监督,同时接受社会监督。考试全程录像。学校纪检监察机构监督邮箱:.cn。
七、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
招生咨询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cn
同济大学本科招生网:bkzs..cn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gaokao..cn
八、本简章由同济大学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pdf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及附件:bkzs..cn/examination/constitutionDetail?id=66171aa027e1bb4ea4abf835&articleType=%E5%85%A8%E9%83%A8